“让骆驼穿过针眼”-姚熹
来源: | 作者:hyirdcc2011 | 发布时间: 2016-04-15 | 316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
2014年10月29日,我们一早从广州急急忙忙赶到上海,拍摄的设备跟随我们一路颠簸,

在地铁里面不停地转线,上下楼梯,最后路过了东方明珠,

没来得及掏出手机拍上一张就小跑着进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。

悄悄地推开会议室的门,第九届亚洲铁电会议和第九届亚洲电子陶瓷会议正在举行,

我们弯低了身子走进去,架起了机器。

这是铁电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,大会将在今天闭幕。



主讲人姚熹院士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,会议结束后,我们在落地玻璃窗旁坐下,

余热未退,院士兴致很高,大家都散坐在周围,聆听院士与我们分享故事与人生。

20世纪70年代末,尼克松总统访华后,国家开始派遣访问学者到美国去的,第一批360个人。

飞机从北京出发,德黑兰停一停,苏黎世停一停,日内瓦停一停,纽约停一停,华盛顿再停一停,

就这样,这批360人的访问学者,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。

“生活方面没有什么,倒是思想方面冲击应该说是很大的,一下子从文化革命的环境下进入到美帝国主义的(环境)。”

今年80岁的姚院士回忆起他的留学生涯,显得异常兴奋。



姚熹,国际知名的材料科学家,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,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主任,

同时也是同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,他是我国在铁电陶瓷研究方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,

并被国内外同行看成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代表。

这个故事很长,我们在会议中心采访了两个小时候,而第二天,我们在姚院士疗养院里完成了余下的采访,

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,中国文学巨匠巴金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章。

我们和姚院士聊起他的小时候,聊起他第一次觉得电很神奇是因为看到日光灯,

被派到苏联读大学却因肺炎而休学,大学毕业后留校当教师自己编写教材,

文革十年让他重拾英文后来国家派遣留美,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继续当教师,

组建自己的实验室,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为国家申请铁电学会的举办资格,

被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,从西安到上海,交大到同济,作育英才,到今天,桃李满天下。

当晚我们获邀参加了姚熹院士80大寿的庆生晚宴,全球各地的学生们齐聚上海,

除了聆听“姚时间”,更为恩师祝寿,场面异常感人。

还记得采访里姚院士经常说的词就是“顺应形势、顺手推舟”。

云淡风轻,就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发生的一样。


我常常会想,像姚院士这一辈的老学术家,在当时面临的选择也不会比现在少,

但他们始终是把祖国对他们的期望,赋予他们的使命放在首位,

并愿意终身投入这个事业里去,他们不是在顺流而下,而是时代的弄潮儿。

“我知道我小学所受到的教育就是传统的,人一步一步按照社会家庭的要求,顺应形势、时代、技术发展的要求,

但是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我该往哪个方向走,做了决定以后,你认真往前走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