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札记——传统的“新世界”
来源:原创 | 作者:prod18c13 | 发布时间:2013-09-23 | 769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  恩格斯这样评价“传统”—— 传统是巨大的阻力,是历史的惰力。但是,它是消极的,因此一定要被摧毁。

  如恩格斯所说吗?这是我两年内第三次到达欧洲大陆,第一次是俄罗斯,第二次是意大利,这一次是法国和奥地利。我想后两次是一脉相承的,文艺复兴的力量传递到的启蒙运动,才让欧洲文明大放异彩。

  旅行的琐碎很多,无论是美轮美奂的宫殿,还是人文色彩浓厚的人物,历史、哲学、科学、音乐、舞蹈------很多东西,当你是一个旅行者的时候,就很难串联呈现,这需要在这片土地上沉寂下来的,走访更多的地方,拜访更多的人。



  我仅仅是一个旅行者,“传统”——是我在欧洲感受最为深刻的矛盾与妥协。在欧洲商学院,美丽的女教授Katharina Blazas告诉了我们一组数据,法国拥有27个米其林三星的餐厅,这对于全法5000家餐厅来说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,这就意味着有27位米其林三星的大厨,其中1位女性,而他们的利润又是多少呢?3%。3%,着实让我惊讶了,在中国,一个企业只有3%的利润,那就基本该扫地关门了,这是米其林三星吗?

  自从1900年,米其林的创始人开始写《米其林指南》,人们感兴趣的除了菜,还有做菜的人,而每年的评选中有若干的考核标准,比如创新就是一条。如果一个厨师恪守传统、恪守经典,就不能获得米其林三星吗?“是的,不能” Katharina Blazas教授非常精确的回答我,那传统与创新又怎么共存呢?

  1885年,制鞋大师Ludwig Reiter 和她的妻子Anna Reiter在维也纳开始了他们的事业。 从此,茜茜公主的丈夫—Emperor Franz Joseph I 成为了他们的忠实顾客。参加哈布斯堡家族皇家舞会的绅士们选择了Ludwig Reiter,奥匈帝国皇家卫队的军靴也由Ludwig Reiter来制作, 如今品牌已经传到了第四代。路易·威登要收购它,被拒绝了。这是我在奥地利参观的一家企业,我始终困惑于他们的选择,流行容得下多少传统呢?每年LV用重金打造着这个世界的流行色,所以,这个体系的话语权是由资本决定的,当手工制鞋成为普遍,最终决定这个行业未来的究竟是什么?还是那些久久不能舍弃的传统吗?

  传统真的不重要吗?

  在德高广告的总部,你可以看见一个高度发达的高科技媒体公司,坐落在一座宁静的农庄当中,室内的装潢极具中世纪风格,在这里斑驳的石墙、抽象的油画、骑士的雕塑,宛若展馆一般,什么是传统?似乎依然让人很困惑。

  我一直觉得欧洲大陆在寻找“传统”与“新世界”的平衡,从文艺复兴开始直到今天,意大利人重新在寻找地中海文明的贝壳,法国人在重温高卢智慧下的闪光,俄罗斯人却是如此怀念斯大林时代的钢铁意志,但当世界中心转向美洲大陆,转向东方,欧洲的每一次的突破都是艰难的,有人牺牲了,有人流血了,有人哭泣了,有人困惑了-----,而终究看到传统在新世界面前显得力不从心,于是,欧洲人一直在努力唤醒那些沉睡的记忆。

  内心的传统是不能消失的,而新世界很难说会不会再重返欧洲大陆,传统的胜利似乎越来越少了,价值的灵光一现却也是这般的弥足珍贵,谁会是那个传统的终结者?谁又会是让传统的价值重返现代舞台的人?与其这样,不如说,什么东西会变为传统?老去,死去,还是重生?西方与东方一样,宗教的秘密仿佛就在这样的轮回之间------

  罗曼·罗兰说过:“最革命者,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传统的人。”是的,没有人逃得过传统,也没有人逃得过变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