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的“半途”和“坚守”
来源: | 作者:hyirdcc2011 | 发布时间:2018-03-21 | 1585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人生的“半途”和“坚守”















318日,海播文化创始人吴晓亮先生参加2018清远马拉松赛,当天共有两万余名选手参与这项赛事。

参加马拉松归来,就听到了李敖去世的消息,这个与世界始终不能和解的战士交出了人生的答卷。


网上疯狂地转载着李敖先生生前的亲笔信,要与相爱相杀的亲人、爱人、友人、仇人开诚布公的聊聊天,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。这让我想起了冯小刚导演在《非诚勿扰》中那场为“孙红雷”准备的道别,每个人像模像样的、或真心或假意的道别。总感觉李敖像是在等什么人,或者等一个人生的结果,这个结果是他离开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,也许大知识分子更在意的就是这个吧。如果一个人离去前会想起某个人,我很好奇李敖先生想起了谁?反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李敖都坚守到底,不曾妥协。

“坚守到底”和一代人的经历和精力有关,批评当局,被捕入狱;出版书籍,评论古今;闹立法院,痛骂阿扁;爱上美人,纠缠半世------李敖的坚持是出了名的,在他与陈文茜的访谈里,他连自己的死法都做了预判——给各位报告,我李敖不会死于胃癌,这是多么拧巴的人生哲学。当然,捍卫一定有捍卫的价值,捍卫一定有捍卫的牺牲!这就是“坚守”的代价!

我们都不是李敖,没赶上那个风云际会、破旧立新的时代,相比我们的父辈都少了些“坚守到底”的勇气,很多事情我自己都会选择“半途”。比如马拉松,我就一直选择“半途”,自己认为我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是21公里,跑起来尽管也不轻松但远不至于苦苦支撑。小伟哥是我的跑友,昨天他就选择了全程马拉松,赛后他给我讲述了35公里之后的他的所见——大家都缓慢了下来,不少人开始抽筋,不少人拖着伤腿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前挪动。按照他自己在微信里所写的原话,咬牙切齿加上自我催眠。这当然不是我想要的状态,这和拼搏精神也没什么关系,匆匆的结果就一定是“匆匆”,尤其是面对专业度如此之高的一项运动。


找到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方式,这是上了岁数才会有的深刻感受。这两天,我听吴伯凡先生讲英国著名大作家乔治·艾略特小说《米德尔马契》,我专门买了本翻翻。《米德尔马契》的英文名《Middlemarch》,Middlemarch是说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目标,但是走到一半就停下来了,叫半途而废,所以按照中文翻译应该叫《中途镇》什么的。小说讲的是一个虚构的名为“米德尔马契”小镇上的故事,“半途而废”也是乔治·艾略特在小说里暗指的一种状态。我经常能听到某一种悔不当初的讨论,有的做实业的企业主会抱怨说,早一点关掉工厂,把钱投入到房地产,早就盆满钵满了。有正面就有反面,也有企业主兢兢业业辛苦一辈子,依然是小生意大辛劳。所以“半途”没有什么好与不好,没有什么对与错,“半途”是一种选择,选择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方式。“坚守”也是一种选择,选择你的信念。关键是目标,你所深信的那个终点究竟是什么?


姜文导演在《让子弹飞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——花无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年轻时的选择岂是当下能够洞见的,《人与人生》的问答中也谈及年轻的错误往往需要长时间弥补,而社会化、概念化、不求甚解的言语,往往会让年轻的头脑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。“好吧,我就这么决定了!”——人生啊,是坚守还是中途,上路了再说。


我选择了“中途”,出于敬畏;李敖选择了“坚守”,出于才华。这就是区别。